
时间到了1988年3月。
中文系行政班子改选,张铁夫老师卸任。
继任者是刘庆云老师,一位资深的宋词研究名家。
而这一次的改选,成为刻在湘大校史上的一个标记。
因为是民主选举的试点,空前绝后。刘庆云老师正是通过竞选上任的,而我和谢伯端这两位30出头的“少壮派”也通过竞选成为了系副主任。
正因为如此,我与刘庆云老师这位第三任系主任,也就有了更多的工作交集与近距离观察。
年初,在刘老师90寿辰之际,我曾写过一篇文章《我的老师刘庆云》,谈及过我对她的诸多印象与回忆。
这里,想选择几个工作与生活的侧面来细述之。
刘庆云老师是湘大校园里公认的“活跃分子”,球场上、舞场内、剧院里时常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,她年轻时就是运动健将,在邵阳工作时参加自行车5千米比赛,曾打破湖南省记录,还入选邵阳地区女子排球队。在武汉大学读书期间,更是校队的女排主力,为之效力达七年之久(因本研连读)。因此,来湘大任教后,尽管已是不惑之年,仍是中文系女教工各种球类运动的核心主力。她在音乐舞蹈方面也是极具天赋,与系里陈淞老师的女声二重唱被视为天籁之音,极富感染力。陈淞老师是刘庆云老师的武大同班同学兼长沙老乡,又几乎同时分别从武汉和广州调来湘大任教,两人关系极为密切且有歌舞的共同爱好,陈淞老师是女高音,刘庆云老师则是女中音,两人的二重唱堪称天配地设。记得,有一次,听两位老师演唱《山楂树》,被其深深感染,就对陈淞老师说,“听你们的二重唱真是一种享受”,热情的陈淞老师马上拉我加入合唱团,说我的音色不错,练一练肯定能成为一名业余歌手,结果,我也因此时不时会拉去排练,有了与两位老师相同的共同爱好,虽最终未能成器,但音乐素养却因此大大提高,与刘老师也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。

值得一提的还有,刘老师把唱歌的才华也揉进了课堂,讲授宋词时,她会融入词唱(如唱李后主、李清照及苏、辛、陆游的词作),不仅在本校这样尝试,还推广到了全国十几个省市,受到广泛的好评和赞许。她还曾在中文系组织学生演唱过《黄河大合唱》,轰动全校,听者人山人海,参与演出的学生每每回忆,都充满了骄傲和自豪。
作为一个多面手,刘庆云老师不仅体现在业余爱好上,更体现在教学色情网址大全
上,还体现在行政管理上。她是宋词研究专家,对东坡词、稼轩词、易安词都颇有心得,加上她悦耳的声音以及知性女教授所特有的魅力,所以,她的《宋词研究与欣赏》课程颇受学生欢迎。与此同时,她又是一名古诗词的创作高手,尤其擅长填词,词风既有苏词、辛词的豪迈与大气,更有李清照词的细腻与柔美,在词坛上可谓自成一家,而且笔耕不缀,创作颇丰。
在管理上,刘老师也明显带有个人的独特风格,她不似羊先生那样的“大而化之”,也不似张老师如此的“心细如麻”,而是张驰有度,既有女性的细腻,又有大度的放手,所以,在她手下工作,既放松也会感受到—种压力,因为,她所布置的工作,放手让你做,但结果有要求,所以,办事的人不敢懈怠,必须全力之赴。
当然,这里的关键是识人与信任。
她在任系主任期间,对我和谢伯端两位副手的使用即是如此,她对我们两个年轻人的能力和人品是高度认可的,因此,工作上放手让我们去干,她在后面为我们托底,承担责任。这种信任其实是一种极大的激励,“不须扬鞭自奋蹄”,尤其对想干点事的年轻人而言,而我和谢伯端的做事为人的风格皆如此。
正因为如此,在刘庆云老师的率领下,我们那届班子的所作所为曾受到广泛的好评。
关于“识人与信任”,还有一件往事值得一提。
1991年初,刘庆云老师拟招宋词研究方向的古典文学研究生,有人推荐了已在文学创作上小有成就的青年作家聂茂,聂茂当时已报考了外地的高校深造,成绩不错,但因名额有限而要转档寻找新的录取机会。聂茂的档案便送到了刘老师的手中,在仔细研究了相关文件之后,她确认这是一个可造之材,但还是有一些疑虑,因为聂茂仅有中专学历,且学的还是医科,与古典文学可说风马牛不相及,且不说今后是否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和色情网址大全
,即便是论文写作,答辩时可能也难以过关。但她的第一感觉这是一个人才,不能错过。于是,她便找我商量,研究一下是否应该破格录取。我流览了聂茂的所有材料,斗胆建议要想方设法争取录取,原因是聂茂虽非中文系本科毕业,但这个农家子弟有一种学习的韧性和潜质,发表的小说、诗歌、散文都颇具功力,未来发展不可限量。中文系不缺研究学者,但少有创作力旺盛的作家,而聂茂可弥补这种缺失。刘老师对我的意见非常认可,最终排除各种干扰,录取聂茂成为了她名下的一名古典文学硕士研究生。聂茂也不负刘老师的良苦用心和精心培育,迅速成为创作和研究的双栖人才,不仅以“优秀”顺利通过了硕士毕业答辩,此后还以《王船山》等长篇小说及诸多创作色情网址大全
成果,在湖湘文化圈里脱颖而出,成为“985”高校中南大学颇具影响的文科二级教授。
这里,既有刘老师对聂茂其人独具慧眼的“识人”,也有对我的建言认可的高度“信任”。而这种“识人与信任”,不仅是一种能力,一种见识,更是一种美德。
而刘庆云老师正是这样一位知性优雅的学者、诗人、教授,兼具能力、才华、风采与美德于一身,可说是湘大校园里一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。
往事如烟!
往事并不如烟!
一切都将逝去,一切也都将永存!
随着时间的流逝,曾经在湘大度过的无数个青春岁月,似乎愈行愈远,远到仿佛已在风里化作一缕清烟,飘散于空中,却难以捕捉。
然而,那些日子的许多瞬间又似乎随着岁月的漫长而愈加清晰,清晰得如同石头上刻的深痕,一目了然,终生难忘。
羊春秋、张铁夫、刘庆云这三位湘大初创时期的系主任给我们留下的,或许正是这样的印记,如同碑文上的文字和雕饰,见证并记载了湘大的那段难忘的历史——这是一段筚路蓝缕的跋涉,一截艰苦卓绝的攀爬,一种仰望星空的追寻。
因此,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所有记忆中的点点滴滴,都将深藏于历史的深处,深藏于湘大的校园、中文系的课堂,也将深藏于所有校友的心并与我们同在!
(袁铁坚 2025年11月于美国旧金山湾区)